腾讯、华为相继入局网约车背后:有机构预判,2025年我国网约车交易规模将超8000亿元
编辑/孙磊
近日,腾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华为后腾讯出行正在微信内测网约车服务,相继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我的入局-服务-出行服务”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腾讯出行服务”进行打车。而就在本月初,网约网约华为也已推出了众测版打车应用“Petal出行”。车背车交超亿
图片来源:腾讯出行截图目前,机构腾讯的预判易规元网约车服务已面向北京、上海、年国武汉等多个一二线城市开放,腾讯华为的华为后网约车服务已面向北京、深圳、相继南京、入局杭州四座城市开放。网约网约
据了解,车背车交超亿腾讯和华为的网约车服务均采用的是聚合式网约车模式。腾讯接入的网约车运力品牌有曹操出行、阳光出行等,华为接入的运力品牌有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
某Top10网约车品牌的部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聚合模式不受交管部门监管,也无须向所在城市申请网约车营运资格。”
在出行行业内,聚合式网约车业务与顺风车业务是两大公认的赚钱板块,这两项业务无须在司机和车辆方面投入运力资产,每单只需赚取信息服务费即可,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运营;而自营式网约车业务需要品牌方在司机和车辆方面付出较大成本,属于重资产运营,因此多家Top10网约车品牌的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网约车本来毛利率就低,挤进来的玩家越多,大家越难赚钱。”
而腾讯和华为此次运营的聚合式网约车业务,其经营模式与顺风车业务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只撮合网约车订单交易、收取“中介费”。
有观点认为,腾讯和华为布局网约车业务,以互联网思维来看,用户使用时间即是品牌流量,有了打车服务,用户会更长时间地停留在微信和华为APP上,为两大流量巨头形成流量增长闭环。从经营模式上来看,网约车业务对两大流量巨头来说,或许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此外,腾讯和华为此时下场布局网约车业务,或许是看中了当前的入局时机。今年上半年,网约车市场受疫情扰动影响较大、订单总量迟滞不前,而下半年的低基数起点将有利于两大品牌的入局发展。据交通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今年6月全国网约车的订单总量为6.4亿单,低于去年12月的6.8亿单。
图片来源:交通部公众号截图中国银河证券在其研报中预测,包括专车快车、网约出租车、顺风车、代驾在内的中国网约车市场在2022年会录得4190亿元的交易规模,而2025年将录得8620亿元的交易规模,3年涨幅为105.73%。其中,专车快车的交易规模增长最大,3年增长规模为3740亿元,涨幅为114.72%。
图片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报在此背景下,拥有强大流量基础的腾讯和华为,3年后能从网约车市场分走多少红利,业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时尚)
- 财政部部署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方向: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 股票交易过户费总体下调50% 朱敏红:减半费率的举措体现了政策的“贴心”
- 拜登下月将访问日韩,外交部:国与国合作应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 衍生金融负债大增14倍 华友钴业透露伦镍事件导致亏损细节
- 张维迎:企业家何以与众不同?
- 毫不松懈抓好攻坚行动,严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李强今天在临港新片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交通部:十天来已协调解决货车司机通行遇阻问题700余项
- 广东印发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鼓励汽车消费、推动家电消费、发放消费券等
- 华发股份总裁陈茵:楼市周期调整,给部分房企提供了发展机会
- 交出史上最好成绩单,捷佳伟创股价却跌去70%,市场在担忧什么?
- 三星确认:今年晚些时候将推出全新可折叠机型,正全力以赴准备
- 4月29日华夏鹏华等基金大咖说:震荡市基金如何配置?节前效应提前显现,五一过后能否好转?
- 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增强资本市场财富效应 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增强对投资者的回报
- 中消协列举新商业模式营销失范“七宗罪”:主播不诚信营销、“种草”软文泛滥、超长预售期等